你好,楼主。
传统的RAID 1.0创建过程是这样的:
选几个硬盘—》做成RAID组—》根据容量创建LUN—》映射给主机
RAID 2.0创建过程是这样的:
选所有个硬盘—》全部切成做大块Chuck—》以Chuck为单位做成RAID组(CKG)—》把CKG切分为相等的小块Extend—》选择Extend组成LUN,映射给主机
RAID 2.0由于RIAD的单位是大块Chunk,因此当一个硬盘故障,和这个硬盘相关的MINI RAID组(CKG)牵涉的硬盘都参与重组,同样的数据量,干活的人多了,肯定就快了。一句话,如果基于硬盘来做RAID,就是RAID 1.0,如果基于硬盘的大块Chunk来做RAID,就是RAID 2.0。
RAID 2.0+"据说是基于RAID 2.0上有很多增值的功能。DMX的Raid从来就不是基于整个磁盘,一直是基于cylinder滴。
你好,楼主。
传统的RAID 1.0创建过程是这样的:
选几个硬盘—》做成RAID组—》根据容量创建LUN—》映射给主机
RAID 2.0创建过程是这样的:
选所有个硬盘—》全部切成做大块Chuck—》以Chuck为单位做成RAID组(CKG)—》把CKG切分为相等的小块Extend—》选择Extend组成LUN,映射给主机
RAID 2.0由于RIAD的单位是大块Chunk,因此当一个硬盘故障,和这个硬盘相关的MINI RAID组(CKG)牵涉的硬盘都参与重组,同样的数据量,干活的人多了,肯定就快了。一句话,如果基于硬盘来做RAID,就是RAID 1.0,如果基于硬盘的大块Chunk来做RAID,就是RAID 2.0。
RAID 2.0+"据说是基于RAID 2.0上有很多增值的功能。DMX的Raid从来就不是基于整个磁盘,一直是基于cylinder滴。
补充楼上的:
PMS(Permanent Member Sparing)是从DMX Enginuity 5773以后引入的,过程中备份盘永久替换坏盘(通过配置变更置换)。置换完成后,备份盘成为数据盘,坏盘变成Not Ready 备份盘。数据可在新盘重建,无需等待CE换盘。整个过程如下:
VMAX Enginuity 5876中引入的DMS(Direct Member Sparing),Enginuity检查到有磁盘需要热备盘顶上以后,备盘会先从原盘拷贝数据,等数据拷贝完以后再顶上。
过程如下:
hyper是另外一个概念。
Symmetrix的物理磁盘被“分割”成为逻辑上的超级卷(hyper volume)。如下图所示。
Hyper volume又定义为Symmetrix Logic Volume(SLV)。Symmetrix内部以十六进制数表示每一个SLV。主机可寻址的SLV最大数量是64000。
SLV是Symmetrix物理磁盘通过channel director端口呈现在主机端的抽象,在主机端看来,SLV就是物理磁盘设备。
SLV的设定在Symmetrix配置的BIN文件中。从Symmetrix的角度看来,物理磁盘被分为一个个hyper volume。每个hyper volume可被用作无保护逻辑volume,另一个volume的镜像,BCV,RAID 5或是RAID 6的一个成员,一个SRDF的远程镜像,以及其他用途。
每块物理磁盘最多可配置的hyper volume数量随Enginuity软件版本不同而有所区别,5874版本最多可配512个,5875版本最多可配1024。每一个hyper volume可根据需要设定为不同大小。